撕倒刺后长出肉疙瘩?这个习惯要改掉
发表时间:2025-06-09 14:19
本文章链接地址:乌鲁木齐大西北皮肤病医院
撕倒刺后指甲周围长出“肉疙瘩”,可能是寻常疣的早期信号。倒刺是皮肤角质层干燥、缺乏油脂保护或机械摩擦后形成的微小撕裂,而撕扯倒刺的行为可能破坏皮肤屏障,为病毒入侵创造条件。人乳头瘤病毒(HPV)通过破损皮肤侵入后,在局部增殖并引发免疫反应,比较终形成质地坚硬、表面粗糙的疣状增生。
寻常疣初期表现为倒刺部位出现针尖大小的丘疹,随着病毒复制,丘疹逐渐增大至米粒或黄豆大小,表面呈乳头状或菜花状,颜色多为灰褐色或肤色。患者常无明显自觉症状,但疣体位于手指关节、指甲边缘等部位时,可能因摩擦或挤压引发疼痛,甚至影响手部精细动作。若疣体表面出现破溃或继发细菌感染,可能伴随红肿、渗液或化脓。
撕倒刺引发寻常疣的机制与皮肤屏障受损直接相关。倒刺周围的皮肤本就处于脆弱状态,强行撕扯会导致角质层剥脱、真皮层暴露,HPV病毒更易黏附并侵入细胞。此外,手部频繁接触公共物品(如门把手、电梯按钮)或与他人共用毛巾、指甲剪等行为,也可能增加病毒传播风险。免疫力低下人群(如儿童、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)更易感染,且疣体数量可能更多、病程更长。
治疗寻常疣需根据疣体大小、数量及部位选择方案。外用药物如维A酸乳膏、水杨酸软膏可通过角质剥脱作用抑制病毒复制,但需长期坚持使用;冷冻治疗利用液氮低温破坏疣体组织,需多次操作并注意术后护理;激光或电灼治疗可快速去除疣体,但可能遗留色素沉着或浅表疤痕。对于顽固性或泛发性疣体,可联合口服免疫调节剂(如转移因子)或注射干扰素增强抗病毒能力。
乌鲁木齐大西北皮肤病医院提醒您:撕倒刺是引发寻常疣的高危行为,日常需保持手部皮肤湿润,使用护手霜或凡士林保护角质层。若发现倒刺应使用指甲剪修剪,避免撕扯。若已长出“肉疙瘩”,切勿自行抠挖或修剪,以免病毒扩散,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