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掌或手指上突然冒出的小硬结,表面粗糙如刺,按压时无明显疼痛却逐渐增多,这种看似“顽固”的皮损常被误认为是“老茧”或“鸡眼”,实则可能是由人乳头瘤病毒(HPV)感染引发的寻常疣。这类皮肤增生多因皮肤微小破损后病毒侵入,在表皮细胞内复制增殖,刺激局部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,形成质地坚硬的良性赘生物,虽不危及生命,但可能因摩擦或抓挠扩散至其他部位。
寻常疣的“典型画像”:从形态到分布的细节
寻常疣的外观具有特征性:初期为针尖至米粒大小的丘疹,逐渐增大至黄豆大小,表面粗糙不平,呈灰褐色或肤色,顶端可因角质堆积形成刺状突起(俗称“刺瘊”)。常见于手指、手背及指甲周围,儿童或免疫力较低者更易多发。若硬结位于指甲边缘,可能因压迫导致甲板变形或分离;若长期摩擦,疣体表面可能因角化过度变硬变厚,甚至出现裂隙。
HPV的“潜伏”与传播:日常接触需警惕
引发寻常疣的HPV类型多为低危型,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皮损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(如毛巾、门把手)传播。皮肤破损是感染的关键入口,频繁洗手导致皮肤干燥皲裂、美甲时过度打磨指甲周围皮肤,或手部长期接触化学物质(如清洁剂)破坏屏障,均可能增加感染风险。
与相似疾病的“区分”:鸡眼、跖疣与扁平疣
鸡眼多因长期挤压或摩擦引发,好发于足底或趾间,中心有透明角质栓,按压时疼痛明显,与寻常疣的“刺状”外观和无痛特征不同;跖疣虽同为HPV感染,但仅发生于足底,受压部位可能形成黄色胼胝样斑块,表面可见黑色点状出血(毛细血管栓塞);扁平疣则好发于面部或手背,表现为扁平隆起的肤色或粉红色丘疹,表面光滑,多密集分布,与寻常疣的粗糙质感形成对比。
乌鲁木齐大西北皮肤病医院提醒您:手上硬结若持续增大、数量增多或影响手指活动,建议尽早就医。避免自行修剪或抠抓疣体,防止病毒扩散;日常注意手部保湿,减少皮肤微小破损,公共场所尽量使用个人物品,降低感染风险。